沪苏浙皖 医往情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5:24

  急促的响铃打破了午后的宁静,一辆120救护车在位于浦东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门前戛然而止。一位安徽的晚期难治性胃恶性肿瘤患者,通过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肿瘤120诊疗模式,顺利进入该院丁罡肿瘤医生团队所在的病房。在这里,患者不仅可以享受舒适的医疗环境,更可以得到医生精心的救治。

  每年,全国各地前往上海就诊的患者不计其数,其中又以长三角地区居多。医疗服务是民生刚需,不论是服务长三角患者,还是推广先进技术,上海的优质资源辐射效应日趋显现,“一体化”“高质量”已成为长三角医疗圈的两个关键词。

  人才流动 带动区域医疗发展

  瑞金医院呼吸内科的周剑平医生从2年多前开始转型成为“长三角医生”,每周上半周,他在瑞金医院总院出诊,下半周,就会到无锡去看病。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无锡分院呼吸内科执行主任。此前的五一假期,周剑平大部分时间是在无锡度过的。

  “无锡和上海病种差不多,肺癌、慢阻肺、哮喘病人都不少。医疗模式还不太一样,他们周末节假日看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工作日。”周剑平坦言,两头跑的日子,忙碌是肯定的,每次去无锡,他都会在当地住一两天。“候鸟生活”虽然辛苦,但把上海的治疗经验慢慢嫁接到无锡,也受到了患者的认可,心里觉得很值得。

  为支持瑞金医院无锡分院的长远发展,几年来瑞金医院无锡分院的数百名医、护、行政管理人员以沉浸式工作的方式在瑞金医院总院进修、培训,从数月到3年不等。医院目前开设的临床科室中学科带头人、执行主任等均由瑞金医院的医疗专家及业务骨干挑梁担任,医院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人才梯队,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发展过程。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区域医疗合作、发展区域医联体,成为长三角医院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近年来,上海市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已经多层次、多渠道探索跨地区合作模式,打破地域局限,以不同形式将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辐射,开设分院、“医联体”等合作模式逐渐打破僵局。

  仁济医院开宁波、南通分院;岳阳医院在瑞安开分院;复旦儿科医院筹办启东分院;新华医院与嘉兴合作共建市级儿科医院;瑞金医院在舟山、无锡开设分院后,又进一步和江苏东台合作,要把医院开进这个总投资700亿的重大项目——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上海的顶尖医院纷纷布局产三角,通过人才流动、学科合作、管理理念分享等各类形式,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老百姓无需长途奔波,就能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成立联盟 联合专攻疑难病例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会议室有两块大屏幕,每周,医生都会参与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省市不同医院的泌尿外科疑难病例探讨。一位患者身在浙江绍兴,患有严重的肾病并合并其他疾病。经过大家讨论后,市一的专家与当地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到了傍晚,患者的主治医生将便携电脑带到病床旁,市一泌尿科专家与患者连线,为他详细解释了治疗方案。

  市一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夏术阶教授介绍,上海市一医院牵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泌尿专科联盟,是业内较早在长三角区域建立起来的专科联盟,常规化的云上疑难病例会诊已经坚持了5年,近年来,长三角泌尿外科联盟积极协助上海瑞科恩培训学院完成数百台的铥激光手术视频直播,把创新技术和创新理论向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生传递,充分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精神内涵。

  联合攻克疑难病例是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多单位联合无疑是提高诊疗效率的最佳途径。今年3月,由上海市肺科医院牵头的长三角肺科联盟在沪成立,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说,未来,慢性肺病将成为影响健康的头号敌人,联盟将在肺结核、肺部肿瘤、呼吸与重症医学等领域入手,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途径提升长三角地区的肺部疾病诊断能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

  在疫情前,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一体化医疗联合体。该联合体还包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安徽省肿瘤医院这4个长三角地区的肿瘤防治中心,借助各自已经搭建的医疗网络,建设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网络。4家医院还将联合发起区域内肿瘤筛查项目,将防癌抗癌的“关口”前移,在整个医联体网络内开展广泛的肿瘤筛查,实现各医院间随访数据的共享与互换,实现长三角地区肿瘤病人的全程管理。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坐落于上海医改试验田——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地处西上海门户枢纽,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联合长三角地区百余家医疗机构,建立“泛长三角神经外科联盟”,打造“1+1”小时神经疾病治疗圈。此外,医院还搭建长三角创伤急救体系,启动六大前瞻性脑疾病队列,包括大型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脑占位、癫痫,整合长三角丰富的脑疾病资源,打造世界级的医学科创高地。

  智慧赋能 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新冠肺炎疫情让“互联网+医疗”模式迅猛发展。去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领到了第一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率先开创了云药房和儿童在线医保支付,为方便患者就医、助力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关注人数为125万,注册用户为64万。患者中有46%为异地,在服务全国范围内,上海、江苏、安徽的患者数量排在前三。

  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是首批开展网络复诊的科室之一。主任医师李嫔还清楚记得她在网上接诊的第一位患儿小雨(化名)。小雨是舟山人,之前被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登录互联网医院后,查阅就诊资料,确认其符合网上复诊条件,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李嫔开出了处方。次日,患儿就收到了跨省寄来的药品。

  据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长三角示范区医学中心项目(青浦)已纳入市“十四五”规划。今年,医院又与华为开展合作,共同成立5G+医疗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着眼未来长三角示范区儿科医学中心项目的建设。

  智慧赋能,解开了新一轮的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的密码。去年10月,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由青浦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建设,在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实体医院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远程教学中心、远程检验中心”五大“业务中心”。

  智慧互联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远程医疗项目也在示范区内的其他区域同步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实时刷卡结算也越来越便利。据悉,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三地共有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已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覆盖三地参保人数超230万。

  高质量与一体化的双轮驱动着长三角发展,上海及苏浙皖地区的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已日益成型。而随着医疗领域5G应用的新进步,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移动查房、应急救援、智慧管理等方面将深度融合,促使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